黄河上一个传承千年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8-08-01 17:52:23

岔峪村是合阳的一个古老的黄河渡口,传承着千年的历史文化。这里气势磅礴的黄河风景与小家碧玉的秀美风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尤其是缤纷多彩的民俗节日、深厚的人文积淀和那亘古不变的生活方式使岔峪成为黄河信仰的活化石。最近刚近中伏,炎炎夏日,就别老待着空调屋里了,你现在需要一个清凉的地方避暑。看看我的推荐如何?

徐水侧畔,黄河岸边,南望驼峰,北晀梯田,大美岔峪,悠悠千年;行驶在通村小道上,两侧林荫蔽天,感觉凉快极了,道旁庄稼地、蔬菜基地也因河水滋润长得绿绿葱葱。每年六月十五日正是椒农们采椒的大忙季节,花椒的成熟印红了农夫的脸庞也滋润着娇农们的别样生活。

“我在岔峪有块田,你挑水来我浇园”。徐水河的滋养使这里的农作物格外丰满,刚过仲夏,玉米就以绿油油、密匝匝的。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岔峪村村南有个山峰叫神驼峰。站在北面的山坡上一眼望去,山峰就像正在黄河里饮水的大骆驼,驼头、驼眼、驼峰、驼尾,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不由你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有戏说言:神驼的眼睛是一盏土灯,夜晚时分就会发出光亮。后来南方有一道士来此,甚为惊叹,便施展魔法,盗走神驼之眼,从此驼眼便黯然失色不再发亮。传说虽不足为信,然而神驼峰的俊美却赫然眼前!多少年来,经常有人站在驼峰顶上,清晨观日出,下午望禹门,山河之壮美尽收眼底。

“敬河神喽”随着老者的一声吆喝,承载着家家户户美好寓意的花馍被喜悦的村妇们端了出来!合阳面花,叫花馍,也叫面塑。在渭北,面花是一种祭祀、礼仪、祝贺的礼品。常见于四时八节的风俗中,还有婚丧嫁娶、祝寿、乔迁等等的庆典当中。这一神奇的民间艺术文化。使得四季有花,心中有花,事事有花的风情文化得以延续。而讲究的合阳人对河神的祭拜更是不含糊,祭拜“爷馍”、还愿“贴花”、祭祀贡品“学学”,多种类的花馍是仪式隆重的体验,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宣告寄河神文、祭奠河神文,在村书记的带领下,全村近70余人行三叩五拜大礼,隆重之至、虔诚之至。随着祭河神仪式的告一段落,黄河岸边的放河灯仪式随之开始,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此项传袭千年的市级非遗项目,我们也为大家邀请来了民俗专家史耀增老师,一望无垠的芦苇荡,啁啾(zhou jiu )不息的鸟鸣声,在围观群众期待的眼中,脚下的一深一浅里讲述的都是期待!终于,上船了!一进船舱满眼的河灯印入眼帘,船儿灯、盒子等、莲花灯,造型各异、色彩艳丽,而制作工艺更是讲究。糊好后的河灯需在灯底涂一层加热熔化的石蜡,以防渗水;放河灯之前在灯里倒一点清油,搁上用棉花或卫生纸)搓成的捻子,点燃后轻轻地放入河水中,再在心里默默地许个愿,目送河灯顺水远去。而这些不同的河灯里最受宠的就是这个色彩讨巧、寓意美好的“盒子灯”

黄河从古至今都是文人吟诵的主题,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诗仙的浪漫毫无遮掩的表达着黄河的豪迈!漂流于黄河之上,近距离欣赏黄河的落日景观,一切事物都被橘黄色的残阳染照出梦幻般的色彩。看周围的一切,真是美轮美奂,宛如天界。而这平静的姿态也为防河灯活动奠定了基础。

“河灯明,河灯亮,河灯漂在河面上。我为河神放河灯,河神为我降吉祥。”这首传唱千年的河灯歌唱出了黄河汉子的豪情与质朴,摆渡船的周围汇聚着健硕、黝黑的水手,他们肩负着调度船只、为不会水的村民“老河灯求子”传递美好愿望的角色。水手们认为这是积福行善之举,因此待孩子出生,为了表示感谢,还愿的村民常为帮忙捞河灯的水手披上一条红被面,有的甚至为孩子认作干爸,成为一门亲家。

小小的河灯承载的岔峪古村悠久的历史,饱含着岔峪人美好的期盼,在黄河母亲的呵护下,绽放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眼里花朵。鞭炮声响起,水手们像是得到了信号一般,开始陆续的将河灯放入黄河内,慢慢地河面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红色闪光,此时的月光将河面印的银光闪烁,水光粼粼,宛如仙境。无数河灯,承载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和期盼渐行渐远。

来源:都市频道《天下旅游》栏目

编辑:成颖

审核:惠婷

编辑: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