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家村:家训家风刻上墙 鞭策警醒记于心

发布时间:2017-11-02 16:49:41

(延安日报记者 郑鹏)党家村位于陕西省韩城市西庄镇,是国内保存最好的明清建筑村寨之一,被誉为“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民居瑰宝”。走进党家村,保存完整的古民居繁复精美,让人叹为观止。但最吸引人的,还是党家村刻在照壁、厅房墙上的极具特色的各种家训。这些家训从修身、处世、兴教、诚信、清廉、治家、报国等方面训诫后人,被称为党家村壁刻家训。

10月31日,沿黄公路采风团记者来到了党家村。村民党启智的家是一所拥有200多年历史的四合院,一进院子,刻在厅房两侧墙上的用蓝漆描出的“无益之书勿读 ,无益之话勿说;无益之事勿为,无益之人勿亲”的家训格外醒目。党启智的妻子严淑君告诉记者,除了这条家训外,家里庭院处还刻有“在少壮之时,要知老年人的心酸;当旁观之境,要知局内人的景况;处富贵之地,要知贫贱人的苦恼;居安乐之场,要知患难人的痛痒”的家训。这两条家训很好理解,第一条要求后人多读书、读好书、明事理、有作为。第二条是告诉我们在青年壮年的时候,要理会老年人心中的酸涩;在身处局外的情境下,要体会身处局内者的艰难;处在富裕高贵地位的时候,要了解贫穷弱势者的苦恼;在安宁快乐的场合,要知晓身患苦难者的病痛。

谈及家训的传承,严淑君很是自豪:“百余年来我们一直秉承着良好的家风,家中非常注重读书。现在,外孙女英国留学回来后在陕师大任职,还有一个孙子在湖北上研究生,一个孙子在榆林上大学。”对于违反家训的孩子,党家村人也不采取体罚的方法,“前段时间,最小的孙子因为玩手机而耽误了学习,违反了家训。我们对他进行了处罚,停了他两天的课,还让他给老师做出了深刻的书面检查。”

党鉴泉家庭因为恭守着“孝悌、忠厚”的家训,一家人和睦幸福,还被评为“三秦最美家庭”。他撰写了“守祖宗一脉真传曰勤曰俭;教子孙两条正路惟读惟耕”的对联,并请人刻在四合院屏门两侧,如今这幅对联也是他家的家训。

说起党家村家训的来历,要从公元1331年说起。当年,党恕轩只身从关中朝邑(今属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逃难来到韩城东阳湾,靠种庙田糊口。经过多年苦心经营,站稳了脚跟。他的几个儿子有的种田,有的做生意,有的办私塾。后来,孙子党真考中了举人,从此党家人丁兴旺、家道昌盛,此地遂被命名为党家村。党家的先辈们把自己从生活中悟出的为人之道、处世之理、修身之法、养性之规,刻在了家中照壁、庭院、厅房的醒目处,让子孙后代日日见、时时读,从中获取禅益。慢慢,墙上刻家训的做法在村中流行开来,于是壁刻家训便成了党家村一道极具特色的文化景观。

有祖训崇文重教的指引,更有一代代开明族人大兴教育,明清两代村中出进士举人5名、秀才44名,几乎半数家户捧得功名,被誉为“解状盛区”、“士风醇茂”。明中期“义翁”党孟辀赈灾济贫,当众把穷人借他的200余石粮食的借据焚毁。清翰林院庶吉士党蒙秉公执法,拒收贿赂,刚正名声震动京师,朝廷御赐“清廉正直”牌匾。清晚期党氏三兄弟礼让分家,民国“维新举人”贾乐天兴办新学。民国期间党家村有大学及各类军校毕业生近30人,其中不少人投笔从戎为国纾难;还有更多的党家村子弟为国家兴亡浴血奋战,不负先祖期待,光耀了党氏门楣。

党家村导游卫李燕妮告诉记者,党家村家训目前保留较为完整的有26则,如“读圣贤书,立修齐志;存忠孝心,行仁义事”“居家有道惟能忍;处世无奇但率真”等,这些家训从修身、处世、兴教、耕读、诚信、清廉、治家、报国等方面为自己和后代子孙立下严格的规矩,警戒自己,教育后人。党家村家训最大的亮点是把家训与民居建筑融为一体,让子孙时时看得见,注意得到。这些家训语言通俗易懂,稍通文墨的家中妇孺老少,都能容易理解接受,从而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传承良好家风。

2015年6月,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在全国征集传统家规,由于党家村家训传承的是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矫正当今浮躁尚利的世风,培育德才兼备的下一代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经推荐,党家村家训获得肯定通过。韩城市还制作了《镌刻在青砖上的家训》专题片在中纪委监察部网站播放。

编辑:马艾莉